上兩週看信報一財金專欄,刊登了北京故宮星巴克事件。首先簡述一下事件經過:
北京故宮有間星巴克(應該是位於賣工藝品、菲林的商店附近),在6年前開業,是故宮招商引資的,多年來相安無事,店鋪裝修有點CROSSOVER的玩味。今年1月,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主播芮成鋼,於其博客發表了「請星巴克從故宮裡出去」文章(連結1),並去信星巴克全球總裁兼CEO(連結2),要求星巴克搬離故宮。他的理由是「星巴克…終究是美國並不高級的飲食文化的載體和象徵,在西方已經成為一種符號…但開在故宮裏面,成為世界對於中國紫禁城記憶感受的一部分,實在太不合適。這不是全球化,而是侵蝕中國文化」。此言帶來全城議論,要求星巴克離開的呼聲越來越大,最後星巴克於7月關閉故宮分店(連結3)。
北京故宮於6年前邀請星巴克來開咖啡店,而不邀請麥當勞、必勝客、或是本土的全聚德、小肥羊等餐飲企業,反映故宮是曾考慮企業是否適合在故宮開業。讓商人在故宮裡租舖開餐飲,當然是想增加收入。若以爭取最大利潤為目標,為何不搞個公開招標,這更簡單直接。
故宮更看重的是,在五百多年的建築物裡開商店,怕因盈利之事小失歷史建築群之事大,試想想四川麻辣火鍋或者是小肥羊在「百年老店」內,火鍋沸騰,對木結構破壞甚大。簡單講,茶座是博物館裡普遍的餐飲服務,不用炊具,簡單、快捷。
故宮要開源,當然是將新增的收入投放於保護文物及故宮推廣工作中。但要找到既有穩定租金收入,又不會破壞文物建築,這並不容易;要加上芮氏提出不讓外國餐飲企業參與,更難。最終,那舖位可能變成吉舖,或變成另一間紀念品店,店員終日打蒼蠅。若引入中國餐飲企業,又可能因餐飲水準不穩定、衛生情況不大理想,又是店員終日打蒼蠅。或者可以邀請「上海星巴克」加盟(一笑)。
坦言,難以理解芮氏受著「故宮星巴克」文化衝擊。試想,在漫天風雪的故宮裡,與另一半在咖啡店裡,呷一口mocha,靜看故宮雪景,或是帶著熱呼呼的咖啡,手拖手漫遊白色故宮,多浪漫!
芮氏表示「我與我無數的中外朋友們都認為它和中國故宮的氛圍極不協調,有礙觀瞻」,又說「侵蝕中國文化」,這種排他性的文化思維,很難在不過三十的朋友中找到。世界各國均提倡文化共融,互相尊重不同文化,這才是地球村的意義。若將芮氏的思想伸延,柯達菲林、可口可樂等商品都不應在故宮裡售賣,因為「和中國故宮的氛圍極不協調,有礙觀瞻」。
潮流興玩CROSSOVER,不但日本美國香港朋友愛玩,北京朋友玩得更出色,包括798藝術區及鬼佬甄妮(YANNI)、三大男高音在故宮演出,演奏會好票難求,未知芮氏會否覺得「和中國故宮的氛圍極不協調,有礙觀瞻」。
星巴克實為CROSSOVER能手,將故宮分店變身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星巴克;本人亦去過成都錦里星巴克分店,內有中式屏風、酸枝家具,佈置得甚有味道。
故宮裡的星巴克,體現了文化融合、合而不同的特質,能為故宮、租戶及遊客提供三贏的方案。當然,現在星巴克被逼搬走,遊客可找另一替代品、星巴克只是少了一間分店,但故宮可能損失了一項甚為豐厚的租金收入。
與其說將美國咖啡標誌影響故宮形象,倒不如想想應否在故宮範圍內開設商店。
在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下,是有商店的,還有一間VIRGIN MEGASTORE。
2007年8月2日 星期四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