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天氣寒冷, 上週六晚我應邀到朋友的生日派對, 市區也只得幾度。
在前往車站的路上, 我穿著剛買不久的簇新大衣, 跑到便利店買了一盒熱維他奶一邊喝著, 耳朵邊聽著iPod 放送著的音樂。盡管北風呼呼, 我仍為此刻的溫暖閒適而不禁踏著輕快的腳步…
走著走著, 覺得自己好像滿幸福似的。
派對現場真的坐無虛席, 席間少不免多喝了點酒。盡歡散席時, 駭然發現小弟的簇新大衣竟然不翼而飛, 想必是哪位喝醉的大哥拿錯了。我又慌又忙地找了又找, 邊想著 iPod 也一併放在袋裡去… 這次可慘了。最後我的物品還是去如黃鶴, 我為此當然是有點不忿有點無奈。
回家的路上, 我只穿著單薄的衣服, 先坐地鐵火車後再從火車站走十分鐘回家, 耳邊再沒有音樂, 換來的是刺骨的風嘯。為了少吹點風, 我三步併作兩步走, 但還是冷得起了雞皮疙瘩。
走著走著, 覺得自己的幸福好像全消失了。
回到家裡雖然已是清晨, 但是我好像倦意全失似的坐在家中輕嘆: 原來我的幸與不幸, 只在那件漂亮的新大衣跟iPod嗎?
我回想著, 學生時代的我, 穿的大衣多是家中表兄, 舅舅穿過的 “二手” 貨色; 我自小喜歡音樂, 但要到了中六那年, 自己用替鄰居小孩補習賺回來的錢才買了第一部 MD player… 長大了投身社會, 物質的入手變得輕易。被大財閥任意操控的傳播媒體灌輸給我是扭曲的價值觀, 教我“心情好買鞋, 心情唔好買鞋”, 買袋, 買大褸, 買褲子, 買電話……
物質的富足跟奢侈品的累積使我們變得麻木。我想穿得暖吃得飽, 不單讓我們忘了人間疾苦, 還讓幸福的定義變得愈來愈模糊。
為此我十分懊惱, 再三反問自己是不是變得不會珍惜, 變得腐敗。
跟朋友談起, 她有不同的看法: “人不懂珍惜,怕不是物質的關係; 是習慣,是善忘; 人心很快習慣幸福, 然後忘記、覺得應份、糟塌…可能要得到幸福, 先要勿忘幸福”…
我試著這樣詮譯: “幸福” 因為 “習慣”了而忘記, 其實是幸福的定義因為經歷而慢慢改變。 “勿忘幸福”, 應可說成不要讓幸福的定義改變了。物質不是問題的根本, 也至少是我們對幸福的定義改變的催化濟吧?
再說, 不讓幸福的定義改變,難道不是小學老師常常教我們的知足常樂嗎?
原來那麼多大道理, 我們還小時已一早學過了, 但是我們之中又有幾個做到呢?